手塚治虫是無數漫畫家的原點(永井豪、藤子不二雄乜乜乜),而秦博士,又是不少人的人生觀改變的原點。漫畫中,可有影響此深,已無別家。
手塚治虫刻劃的此角,是他筆下最愛的人物,多少也是他本人的憧憬與寫照。手塚本身是醫學院出身,後來修得醫學博士,卻如怪醫般不按理出牌,棄醫從漫。
當時日本漫畫絕無地位,是相當邊緣的媒體產物,地位絕對比今日的香港漫畫更低更為人批判、排拒。手塚執筆不久,甚至遭遇日本的撲滅不良書籍運動,在極不友善的環境之中,手塚就由《新寶島》(1947)起,將電影語言用於日本漫畫,確立敘事漫畫的嚴謹,進而不斷發掘題材。日本漫畫「說什麼」與「怎樣說」的江山,基本上說是他一人之功都不為誇張。
手塚不是日本漫畫第一人,但就開創了幾乎目前市面皆見的漫畫類型(Genre),科幻如《小飛俠/ 原子小金鋼》(1952)、奇幻如《三眼小子》(1974)、文學哲學級數的神作《火之鳥》(1954),甚至眼BLING BLING的少女漫畫《藍寶石王子》(1953)、重口味黑暗寫實漫畫亦然《奇子》(1972)《MW》(1976),這些往後再談。
從不想特別神化手塚,不過他太像日本漫畫的創世神,沒辦法。(關於手塚神聖以外的另一面也有趣,往後再談。)
《怪醫秦博士》是醫療漫畫類型的第一作,至今為止也是最具影響力、絕後之作。因秦博士而發奮/ 改志當醫生的,從日本到東亞各地比比皆是,因而執筆畫漫畫的,同樣比比皆是,受那疤面黑袍寡言而生的角色人物,不認還須認,又是比比皆是。(對加藤唯史先生毫無不敬之意。)
可以說,每個漫畫家心裡,多多少少,或隱或現,都藏著刀疤與黑袍。
秦博士絕不是一篇文就說得完,單是簡單概要其人就用上過百餘字,秦博士角色之性格、印象雖在第一集已見其型,在往後故事中就慢慢補完、發展,(如童年的意外,其實是在後來才寫入的)。秦博士是一個成功的角色,在出生之時已形象、性格分明獨特,只消賦予事件、處境,就會慢慢圓潤、立體,生出火花和情節,再進而,其魅力就足以托起故事,設計上如此成功,叫人打從心底呼喚的角色,至漫畫發展成熟的今日還是鳳毛麟角。
怪醫的魅力來自鐵面寡言,作為實力家卻嘲弄制度,冷面後的隱隱的情感,比不少看起來更像人的人更具人性。
怪醫試過因患者父母的自私錯過機會,白白看著男孩在手術床上痛苦死去,在暗房痛懊悔憤慨,痛苦不已;在恩師本間丈太郎、隱世刀匠的逝去中學懂生死有命,自感無力。與如月醫生、怪醫皇后間,兩段傷感遺憾又無限美的錯摸愛情,就是(好罷,我承認我有份)令不少擁躉難忘神往所在,或者,又是,往後再談。
(如果要選史上最有型的毒/獨男,應只是石內卜與秦博士之爭。)
他也不是完人,有仇恨,不搞大愛包容,對待仇人就以地雷陣招呼,說話毒辣,得罪人多,有時也不(肯)通人情。
秦博士與手塚,兩者互為對方的代名詞。讀懂怪醫,是讀懂手塚的大半。手塚的母題在秦博士的故事中全般齊全,老生常談如對環境污染、動植物的關心(殺人鯨故事,秦博士買島的情節),對功利否定,歌頌人性(無數親情、友情、愛情故事)同時鞭撻人性(因自私致的悲劇同樣無數),沉思生死命運,對科學既好奇、追求也抱以質疑,但母題終究,由《火之鳥》到《小飛俠》,走過異國城鄉,夜深灰雲山坡房子,手術台上黑袍之下,談的,也是手塚最終的原點,生命。
(關於秦博士/ 黑傑克/ BJ,也許寫一本書也談不完,委實我也是班門弄斧,就如陳仲偉博士的《怪醫黑傑克論》(2012),考據經緯到探討後續影響鉅細無遺,倒自己米也得推介一下。)
參考書籍:
手塚治虫,《怪醫秦博士》文庫版,台北:東販出版,2001
陳仲偉,《怪醫黑傑克論》,台北:東販出版,20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